夏天养鸡,高温高湿的环境,肠道型疾病难以控制,如今越来越依赖设备,水帘,雾线,硬件设施齐全,感觉鸡群不会中暑,但由于通风降温调理不利,时有应激,伤亡事件发生。
悬挂的温度计并不是鸡真正感觉到的温度,所谓体感温度,就是鸡身体感受到的温度,由两部份组成。
1、鸡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,不同的湿度,鸡感受到的外界温度不同-----称鸡的湿感温度。
2、鸡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,不同的风速,鸡感受到的外界温度不同-----称鸡的风感温度。相同温度下,风速越大鸡的风感温度越低。
很多的时候,我们自己看看温度表,感觉还可以,不能中暑,结果发生了中暑的事件,究其原因,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1、舍内空气并没有完全流通,在炎热的天气里,存在有一定的死角。
2、鸡群本身有患病,例如,温和性流感的存在,鸡体发烧,对热应激抵抗力低,这也是有的时候,看着温度表才28度,鸡也大批量的出现中暑的情况。
计算公式:鸡的热应激指数=舍内湿度计的干球温度(普通温度计的温度)x1.8+32+舍内湿度。热应激指数150时---在鸡正常承受的热应激指数范围之内,不会有任何影响。热应激指数155时---鸡对热应激承受能力到达底线。
热应激指数160时---鸡开始减少采食量,增加饮水量和降低生产性能。
热应激指数165时---开始死亡,对肺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性损伤,但不会大量的死,偶尔会有死亡,晚间死亡多于白天。
热应激指数170时---出现大量死亡,多数鸡当时窒息而死,少数中暑晚间死亡。
夏季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剧烈、最复杂的时期,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这段时间里。根据夏季的气候特点,夏季安全高效养鸡要施行以下“三降三保三防”。
1、鸡舍的方位应坐北朝南,屋顶隔热性能良好,鸡舍前无其它高大建筑物。鸡舍内通风要好,在门窗上加上铁丝网,以防兽害和飞鸟。有条件可采用动力鼓风,以降低室温。夏季室温最好能保持在28℃以下,以利鸡的生长。
2、将房顶和南侧墙涂白可以降低舍内温度,对气候炎热地区屋顶隔热差的鸡舍可降低舍温3~6℃。但在夏季气温不太高或高温持续较短的地区,一般不宜采用这种方法,因为这种方法会降低寒冷季节鸡舍内温度。
3、还应搞好鸡舍周围环境绿化和种植草坪或较矮的植物,不让地面裸露,四周种树,如大叶杨、梧桐树等。另外在房顶洒水的方法实用有效,可降低舍温4~6℃,其方法是:在房顶上安装旋转的喷头,保证足够的水压使水喷到房顶表面。最好在房顶上铺一层稻草,使房顶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,房顶上的水从房檐流下,同时开动风机效果较好。
4、此外,还可采取在进风口处设置水帘进行空气冷却,使用流动水降温或采用负压或正、负压联合纵向通风等措施,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。即降低饲料能值。为保持鸡体内酸碱平衡,改善热应激时鸡的生产性能,可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碳酸氢钠、氯化铵、氯化钾等添加剂。一般碳酸氢钠在饲料中添加0.5%;氯化铵在饲料中添加0.3%~0.5%。试验证明,在25℃以上时,鸡舍温度每升高1℃,鸡采食量就降低1.6%,要适当降低能量,提高蛋白质水平10%~15%,可用植物蛋白质代替动物蛋白质饲料,还可增加日粮中多维素2倍,减少鸡采食腻感。同时,换用颗粒饲料,提高适口性,增加采食量,提高鸡的总摄入营养量。高温季节最好夜间喂料,每晚10时至次日凌晨6时是最凉爽的时间,有利于鸡群采食,适当调高舍内亮度,增加鸡群的兴奋性,夜喂4-5次,并通过振动料桶、驱赶鸡群运动等措施保持旺盛食欲。此外,地面养殖的,夏季时可利用干燥无污染的河沙做垫料,既便于鸡群沙浴和鸡体散热,又能使鸡群采食沙粒,有利于食物消化。夏养鸡的适宜密度:7日龄-14日龄为每平方米30只-25只;21日龄-28日龄25只-15只;35日龄至出栏10只-5只。每群以300只为宜,群与群间用栅栏隔开,以利内外空气流通。
夏季气温高,鸡的呼吸加快,鸡体水分蒸发量大,其饮水量明显增加。因此,要设置足够的水槽,确保每只鸡都能饮到充足的水。
青绿多汁饲料营养丰富,适口性好,可促进鸡的食欲,帮助消化,既解渴又降温,有利于鸡休息。由于夏季气温高,鸡呼吸频率加快,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浓度加大。因此,要保证鸡有充足的氧气,就必须通风。应经常打开门窗换气,有条件可安装排风扇。
高温会使鸡群抵抗力降低,极易发生球虫病、葡萄球菌病等。因此,除在饲料中补加抗菌素外,还要进行鸡舍带鸡消毒。消毒药物要选择广谱高效、无毒副作用、有黏附性的消毒剂。鸡最适宜相对湿度为50%-70%,相对湿度高于70%时,其羽毛粘连、污秽,关节炎病也会增加。特别是高温高湿的环境,易使微生物滋生繁殖,诱导疾病的发生与传播。
因此,坑洼之处应填平,保持排水畅通,阴雨连绵天气,尤其要保持鸡舍干燥,防止霉菌滋生。夏季蚊蝇多,除注意搞好鸡舍的卫生外,鸡舍周围的杂草要除净,污水沟坑要填平,鸡舍内要钉纱窗,定期喷药灭蚊蝇,以保证鸡群有一个安宁的环境。
文章来源于晋龙饲料。主要用于供给大家学习、交流,仅供参考,请勿盲目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,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直接留言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九三零农牧公众号九三零农牧订阅号